教学反思是我们认识自己教学能力的重要文件,你一定要认真对待,在教学中,通过写教学反思,会不断体验和感悟,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教学体育教学反思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教学体育教学反思篇1
针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动作要领到底要不要讲得那么细,课中的分解动作练习有没有必要?因为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了动作要领之后,动作相反不协调了,变形的动作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不利的。
在课堂组织上,该充分地放手,还是要收?
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体育课?记得在一次教师培训中,教研员说,只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充分活动,全身心的投入就是一堂好课。认为上体育课没有必要排着整齐的队伍集合,慢跑。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及想法,不能让学生觉得上操场好象上刑场一样。提出了现在的体育教学有些教师还是以竞技项目为主,以增强体质为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与现代思想要求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健体,要重视培养独立从事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于是我们有些教师由此认为体育教学要实现多项转变:由“重视学会”转变为“重视会学”;由“重视体育技能学习”转变为“重视体育能力的培养”;由“重视技能掌握”转变为“重视情感体验”。于是在教学中就出现了“自定目标、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等名目繁多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堂上爱怎么学就怎么学,只要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在欢笑中度过就是成功的好课。就说我们学校这次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来说,两堂体育课内容设计都合乎学生的兴趣,但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运动技能荡然无存,教师和学生轻轻松松在欢笑中下了课。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体育课有效教学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作了点尝试。
一.规范制度,严密组织
规范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实施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体育课堂常规制定后,应该严格执行,作为师生体育课堂教学共同准则。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打好基础,也可以说为校风学风打个基础,让学生站有站样坐有坐样走有走样。
二.精选教学内容
要保证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能有效促进其发展,要实施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一定要精选教学内容,体育运动项目如各种球类、田径、体操,武术等仍然应该是我们的首选内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要进入课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好“教材化”处理,如何做好“用教材教”,决不能将“运动技术的掌握”丢弃,如果是这样我们势必也就失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真正价值。
三.教学内容游戏化
学习内容游戏化不但能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身体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而且在游戏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接受能力、合作意识的能力等也能得到培养和锻炼,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游戏化的教学内容也深受他们的喜爱,尤其是小学生在游戏化竞赛中更显活跃。如低年级教学中老鹰各小鸡、捕鼠器、钻圈比赛等。
四.教学方式生活化
体育源与生活,体育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越接近学生的经验,体育教师应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与体育课结合起来,挑选学生平时熟悉和喜欢的,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设计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的体育活动,比如说在跳跃项目时选用生活中的跨过水坑,越过水渠,跳过矮高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并能掌握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身体和心理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因此,教师要从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入手,加强课堂管理,合理选用教学策略,保证课堂教学目标实施,真正走向优化课堂教学之路,从而推进体育新课程实施的进程。
小学教学体育教学反思篇2
通过多来年的体育教学实践,我发现小学生们有一种天性就是爱玩好动,且不太喜欢听从教师的细心讲解,不太喜欢按照老师所规定的练习方式和要求去做,他们总爱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象来进行体育活动,其实这就是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一个特性,他们对各种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因此,作为一个有洞察力的老师应该就从这一点入手来进行教学探究与改革。
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1、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2、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3、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小学教学体育教学反思篇3
刚入学的小学生天真活泼,具有好动的天性。他们对体育活动具有广泛的兴趣,他们把体育看成“玩”,只要能活动就感到满心欢喜,表现兴趣盎然,不知疲倦,但整个学习阶段兴趣不够稳定,对呆板单调的活动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小学一年级体育课是学生上体育教育课的入门阶段。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有些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存在模式僵硬、成人化色彩浓,或教学直奔主体等缺陷,阻碍着小学生全体参与。用游戏教学法,可避免以上缺陷,较好的完成小学一年级教学。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与实践,使我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上好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就要因势利导,富趣味于教学,寓游戏于教学,既能保证智力的发展,又能帮助学生培养手脑并用能力,一方面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热爱体育活动的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思想打下基础。
1、启发学生的天性
爱玩、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把一年级学生的体育教材解剖、拆零,用游戏来主导,使教材游戏化,溶娱乐、趣味、知识、教学为一体,满足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同时也完成了教学任务。
把体育教材的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化整为零,分别放到几个游戏中去进行教学,效果就比较理想。比如,教材中的队形内容集合、解散、立正、稍息,通过站圈的游戏,边做边提出要求,学生就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在课前用彩色粉笔画好与学生人数同样多的圈,每种颜色的圈又组成一种队形图案。铃声响了,首先要带领学生们做游戏——站圈。教师让每个学生
...